【福瑞电气 聚焦】高工氢电产业峰会15位演讲嘉宾精彩语录(上)
4月27-28日,以“春风得意氢车疾 四月看尽十城花”为主题的【雄韬股份总冠名】2021(第三届)高工氢电产业峰会(上海)盛大举办,汇聚超600位行业精英、投资机构及政府人士,展开了热烈而深刻的交流讨论,剖析氢电产业前沿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尽显智慧锋芒。
在4月27日举行的【氢璞创能冠名】开幕式及【隆深机器人冠名】氢燃料电池电堆专场,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雄韬股份集团副总裁陈宏、国电投氢能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博士、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博士、鸿基创能副董事长兼CTO叶思宇院士、新研氢能CTO齐志刚博士、清极能源董事长钱伟博士、神力科技总经理戴威博士、隆深机器人氢能装备事业部总经理丁彦春、国鸿氢能电堆研发与管理中心副总监王铎霖、新源动力营销中心总经理李汉斌、杜科新材料总经理郑健保、洛阳双瑞副总经理刘茵琪、金泉益总经理谢金发、利元亨研究院副院长陈德博士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嘉宾精彩语录:
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做精做深做透
张小飞发表“解构氢电产业,紧握窗口期机遇”的主题演讲。2021年Q1装机数量和功率受政策影响均下降,系统装机量降幅43.08%,系统装机功率下降0.79%。2021年全年,氢电系统装机数量预计达5000台/套,装机功率预计达470MW。当前市场集中度在下降,燃料电池“量和质”在提升,产业企业在求生存的阶段。此形势下,建议企业守住一个领域,做精做深做透。
雄韬股份集团副总裁陈宏:产业链企业共创、共享
雄韬股份集团副总裁陈宏发表“内循环格局下的氢电价值链拓展”的主题演讲。当前氢电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五个方面:一是面向运用的产品技术:满足应用需求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工程化与产品化技术;二是关键零部件技术:支持高集成度的低成本、高性能零部件开发;三是系统集成技术:模块化组合、能量均衡技术、系统高功率密度集成;四是系统控制技术:在线状态识别与故障诊断技术;五是高效氢储运技术:高密度、低成本的氢储运技术。
陈宏呼吁:“为将各个城市变成清洁城市,打造智慧氢能生态圈,需要核心材料、设备、零部件、电堆及系统、整车等全产业链共同努力。”
国电投氢能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博士:从材料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国电投氢能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博士发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展望”。柴茂荣表示,只有实现从材料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实现成本可控。国家电投利用大型能源央企的技术优势,打通了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材料级全自主化。产品性能指标对标丰田,价格以燃油车发动机成本为最终目标。
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博士:返璞归真 开疆拓域
欧阳洵发表“返璞归真 开疆拓域”的主题演讲。欧阳洵指出,目前燃料电池应用基本可以分为车用和非车用两个市场。车用市场已经逐步从早期的公交车市场逐步走向多元化,市场从小到大可归类为叉车、冷链物流、环卫车、自卸车和牵引车这五类典型代表。在非车用市场,山东省刚刚成为国家第一个氢进万家示范省份,示范期内提出了令人振奋的目标;在光伏电价的大幅下降的条件下,大规模制氢发电也变成可能;船舶应用氢动力的机会也已经来临。
“2021年即将进入5月份,今年既是给全体氢能从业者的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国家给了我们这个窗口期,让氢电产品有了市场。挑战是我们需要在窗口期内实现真正的商业价值,必须在产品可靠性、寿命、成本和商业模式四个方面不断突破。”欧阳洵说。
鸿基创能副董事长兼CTO叶思宇院士:构筑跨越式发展优势
叶思宇发表“构筑新一轮膜电极跨越式发展优势”的主题演讲。叶思宇表示,膜电极及其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在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产业化导向的政、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是关键材料不断更新换代的最佳路径;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多层级工程化验证过程中的密切配合是我国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巨大优势。
新研氢能CTO齐志刚博士:强者更强 弱者淘汰
齐志刚发表了“未来氢燃料电池的跃升与淘汰”的主题演讲。齐志刚表示,氢能城市示范群出炉后,少数欢乐多家愁。在这一轮的趋势中,强者更强+弱者淘汰的进程将被加速。
企业面临资金紧张、人才匮乏、同质严重、僧多粥少难以盈利等多重困局,对于产业链的企业来说,找准自身的定位是关键,企业需要通过控制战线、去短补长、务实创新、深耕主场、提效降本、薄利多销、开源节流、合作合并、另辟蹊径等多种形式中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突围。
清极能源董事长钱伟博士:氢能及燃料电池迎接品质大考
钱伟发表“‘氢能示范城市群’启动,氢能及燃料电池迎接品质大考”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国家层面以点带面、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技术及装备创新、探索商业化模式的发展思路越发清晰,有望突破现行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在产业示范片区先行先试。不过,完善氢能供应体系依然是重大考验,同时燃料电池八大技术产品也面临着考验。
神力科技总经理戴威博士:石墨板有自己的优势
戴威发表“自主石墨板电堆技术进阶与批量应用”的主题演讲。戴威说:“我经常听到对石墨板的误解,比如石墨板是落后淘汰技术、石墨板体积太大、石墨板冷启动不行等。作为极板技术路线的一种,石墨板有自己的优势,只要符合客户需求就好。关于体积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神力推出的第三代产品150kWPack,体积功率密度已经做到了4.0kW/L,体积仅为710×510×322。”
冷启动方面,神力科技石墨板电堆在张家口已经经历了三个冬天的实际运营,也通过了1000m变海拔运营;公司第三代石墨板电堆已经可以做到零下35度的自启动。
隆深机器人氢能装备事业部总经理丁彦春:“吃透”工艺,满足客户需求
丁彦春发表了“助力燃料电池制造设备的国产化”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的氢能源设备要适应非标定制的难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对于膜电极设备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设备企业一定要熟悉工艺,只有对工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符合客户要求的设备产品。
国鸿氢能电堆研发与管理中心副总监王铎霖:累计生产电堆超过250MW
王铎霖发表“柔性石墨板电堆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柔性石墨板国产化历经数十次实验验证,开发出符合产品要求的国产原材料,解决了材料强度问题,掌握石墨板核心技术,避免了核心材料受制于人。
国鸿氢能是国内首家实现低成本柔性膨胀石墨双极板批量生产的企业,公司累计生产电堆超过250MW。公司自主开发的鸿芯GI电堆生产线,产能>50万kW/年;鸿芯GI双极板生产线,产能>200万片/年。
新源动力营销中心总经理李汉斌:“硬核”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
李汉斌发表“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应用”的主题演讲。李汉斌表示,燃料电池这几年的技术进步非常快,产品的迭代开发也非常快。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的产能建设对生产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柔性化的生产能力。
高比功率电堆方面,新源动力现有产品的体积比功率达到4.2kW/L,下一代产品会更高,将达到5.0kW/L以上。冷启动方面,公司现有产品成功实现了零下40度的低温无辅助启动,可以满足中国南北各地大部分的环境适应要求。
杜科新材料总经理郑健保:探索燃料电池粘接密封
郑健保发表了“从胶到板,杜科的燃料电池粘接密封探索之路”的主题演讲。郑健保介绍了燃料电池用胶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他表示,杜科新材料作为燃料电池行业整体用胶解决方案提供商,现阶段可以提供从双极板、膜电极到电堆粘接密封用胶的整体覆盖。公司已实现从胶到板的跨越,新成立的合资公司青岛杜科将专注于复合模压石墨双极板,计划在今年6月中旬建成第一条半自动生产线,可年产100万组复合双极板组件。
洛阳双瑞副总经理刘茵琪:燃料电池“钛”力量
刘茵琪发表“为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贡献‘钛’力量”的主题演讲。她表示,高品质的海绵钛原材料供应、全流程研发、工艺、装备、成本闭环控制能力,专业可靠的检测评价及质量管控能力,是实现高品质钛金属双极板稳定供货的基础。
洛阳双瑞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全资子公司。七二五所在国内的钛行业具有领先的地位,有一流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钛产业链生产基地,有专业的检测、评价、质量保证能力,有四个国家级检测中心,通过了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集团目前已经具备三万吨海绵钛的生产能力,为高品质原料稳定供应提供了支撑。
金泉益总经理谢金发:助金属板“提质降本”
谢金发发表了”金属板研发制造新选择——蚀刻工艺”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金属极板加工采用蚀刻工艺可以满足外形和不同材料的金属极板制作要求,满足极板不同厚薄程度加工需要;蚀刻加工的产品整板平整度好,不变形、没有毛刺、压点,不影响产品的功能;采用蚀刻工艺还可以节省开模费用,还可以按客户的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定制开发,样品的制作周期短;对于批量生产的需要能达到显著的降本效果。
利元亨研究院副院长陈德博士:打造智能工厂
陈德发表“智能制造认知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智能制造是在自动化工厂和数字系统的基础上,激发企业智能化的过程。目前智能工厂建设普遍存在五大问题:盲目购买自动化设备和产线;尚未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车间联网;工厂运营层还是黑箱的状态;设备绩效不高;存在信息化孤岛和自动化孤岛。
针对智能工厂打造,利元亨推出了数字孪生技术,该技术有缩短研发周期、体规换型指导、提高整个产线的可视化,以及实现预测性的分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