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新宇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8978582266
传真:0755-4385099
公司地址: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西江产业区
当前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通达电气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浏览: 发布日期:2021-04-08
通达电气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现有技术经验积累,积极探索业务开拓可能性,积极开拓轨道交通、物流车、专用车等商用车市场,但公司产品和服务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客车和城市公交车,客车行业市场需求对公司业绩情况仍具有重大影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跨省市人员流动的大规模受限,客车行业尤其是城市公交受到较大冲击,公交、客运等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全国公路客运量较上年同期下降47.00%;全国中心城市客运总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3.70%,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8.70%。根据慧眼看车统计数据,报告期内中国客车行业销售收入559.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00%;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披露数据,报告期内6米以上客车销量为10.54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26.60%,客运需求量、客车行业整体销量及销售收入均大幅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居家线上办公、定点测量体温、定期园区全范围消毒及发放防疫用品等措施,在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政策积极、有序恢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凝心聚力,抓好产品质量,探索技术创新,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635.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65%;2020年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51.0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3%,业绩下滑趋势有明显扭转。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386.7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64%,略好于行业整体趋势。  (二)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研发保持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产品线、开发新产品,研发投入金额7,439.38万元,同比增长29.59%,占本期公司营业收入的11.38%。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研发项目立项20余项,其中包括省级科研项目、市级科研项目各1项;另有30余项在研项目完成成果转化结题。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车辆信息化、智能化积极优化升级智能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研发并推广新产品,丰富各系列产品细分种类,满足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挖掘并推出城市智慧交通管理云平台,以整合异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分析、大数据展示为基础,为政府部门管理、企业智能化运营管理及市民乘客出行信息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新增充电运营管理平台、车联网安全预警平台等多个解决方案;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市场新需求,全力打造适用于公交等客车的智能健康车厢系统,目前有紫外线消杀系统、车载智能空气净化系统与车载雾化消杀系统三个子系统;推出具有体温检测、人脸及口罩识别功能的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ADAS+DSM),集纸币叠钞、硬币识别、扫码支付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投币机、商用车塞拉门、客舱固定灭火系统及多功能车顶系统等多款产品。  (三)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加营业收入,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通过对熟悉公司产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转岗扩大销售团队;通过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帮助新人一对一“传帮带”、外聘专业讲师开展培训课程相结合方式,培养销售人才;一方面立足客车行业,积极开发公交终端客户市场,另一方面积极通过新产品推出探索在轨道交通、专用车等商用车市场业务的可实现性;提升公司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加大产品市场推广力度两手抓,报告期内公司广告推广费用成倍增长。  (四)立足现有技术,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报告期内,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支持5G技术的推广,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泰睿科技,依托自身系统平台、公司在客车行业的基础,开展“互联网+医疗”的业务探索。为解决患者需求,降低防疫风险,实现送医上门服务,泰睿科技已投入5G远程DR体检服务车、核酸采样车、一站式CT体检服务车、智能眼科诊疗车等多个移动医疗研发项目,搭建互联网医疗平台,致力于提供移动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泰睿科技已取得放射诊疗行政许可、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与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5G远程DR体检服务车、核酸采样车、一站式CT体检服务车项目产品均已完成开发并已进入市场开拓阶段,但目前受车辆改装成本限制市场开拓工作尚未取得有效成果,该情况将随着公司5G移动车载医疗新建生产车间项目的实施落地得以改善。公司投资设立泰睿科技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拓宽公司产业链,有利于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泰睿科技已经依照其整体发展战略和总体经营规划开展各项工作,这标志着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业务拓展迈开了实质性一步。  2020年4月,公司正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标志着公司可以在批准范围内,正式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及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公司未来将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服务等相关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移动互联网解决垂直领域实际需求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开发创新,有效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优质服务。  (五)合理使用募集资金,有序开展募投项目建设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募集资金累计投入募投项目金额为32,200.56万元,其中本年度内累计投入23,294.72万元。  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报告期内,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募投项目恢复施工时间晚于往年,但公司在复工后争分夺秒加快建设,募投项目建筑工程均已顺利封顶,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募投项目工程完成验收并逐步投入使用后,将有效提升公司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经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在确保不影响公司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在不改变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为公司和股东谋取更多投资回报。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386.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64%;营业成本45,493.0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70.8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51%。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设备更新步伐;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逐步普及应用,公交车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单车配置也逐年提升。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软件开发、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行业总体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已经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和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幅提升,行业整体发展繁荣。但随着国家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技术标准逐步确定及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根据慧眼看车报道,新能源车对2020年全年公路与公交车总销量贡献度达到52.20%,较上年同期贡献度增加2.6个百分点,尽管公司的主要产品既可用于传统燃油汽车,也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变化未来将影响整个下游客车行业的增长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立足国情,创新发展了许多应用和技术,成效突出。“十三五”期间,为了推进智能交通的发展,国家开展了多项支持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等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重大难题下,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系统。  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高速公路智能化领域,主要包括易华录、赛为智能及皖通科技等企业。智能公交市场处于行业快速发展期,市场整体分布呈点状结构,行业巨头缺乏,专业企业数量较少。目前智能公交市场领域的上市公司或新三板公司主要有威帝股份、天迈科技、锐明技术、蓝斯股份等;行业内其他与公司部分产品具有类似性的公司有上海凯伦、江苏宏宇、凯迈(洛阳)机电、青岛海信等。公司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较强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订单承接能力、快速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为客户提供智能车载软、硬件一体化配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经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比亚迪、郑州宇通等多家国内知名商用车生产厂商的长期合作的配套商之一,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在业内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零部件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供应商。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框定了以智能交通为首的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具体范围;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伴随着智能公交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客户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进入智能公交行业的企业将不断增多,公司未来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不断加剧,智能公交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改变。  2、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对“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进行了规划布局,“综合运输与智能交通”是交通科技领域“十三五”规划布局的重点专项之一。智能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能化保障。未来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能化保障将重点集中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分析事故成因、总结规律、管控策略以及设计主动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人-车-路协调的角度实现交通安全运行防控一体化。  (2)智能交通的特殊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发展。智能交通对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间、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间的可靠数据交互和流量数据计算的需求,对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3)“互联网+”将加快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城市客运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互联网+”为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可能。  (4)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推动区域智能交通发展。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GPS、手机等,城市运行状态逐渐可以通过数据进行体现,海量的交通数据经过分析处理之后可以为交通管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全面推进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推动市场统一标准的建立,为数据共享奠定基础,加强交通运输数据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共享融合,推行“畅行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  根据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公共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新能源汽车,仍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司将在5G-V2X、图像智能识别、驱动电机和大数据技术方面持续增加投入,通过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多个产品的融合创新,为客户决策提供科学量化依据,以及通过人、车、路的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构建人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城市公交云平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推动核心产品的持续升级换代,保持行业细分领域技术领先地位。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秉持成为国内车载电气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的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围绕自主研发的智能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国内主流商用车生产厂商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公司未来将从两个方面拓展其业务板块,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以现有公交、商用车厂商客户为基础,深耕公共交通领域,成为细分产品品类龙头,提升公司产品占单车智能化产品比例;另一方面,以智能车载终端技术积累和延伸为切入点,开拓新兴领域,促进新兴技术与垂直领域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经营计划  1、坚持研发投入,稳定研发团队,加大研发人才引进与培养,保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水平。公司将继续专注于车载智能终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及配套汽车电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和研发新产品;在5G-V2X、图像智能识别和大数据技术等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基于5G-V2X通信技术,打造车载边缘计算智能终端;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实现多个产品的融合创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车辆信息及客户运营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为车辆优化运营、安全管理提供科学量化依据,进而推动核心产品的持续升级换代。推进研发及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积极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和机构建立密切技术合作关系,提前进行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确保技术方向正确性及先进性;同时,在现有技术积累基础上,积极拓宽业务范围。  2、扩大生产能力满足产能需求,提升现有产品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即将投入使用的白云区产业园,调试并优化生产线布局、提升产能,为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奠定基础;募投项目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将实现生产线的统一布局,整体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线的管理难度,进而提升生产的工艺水平。  3、加强市场拓展。围绕智能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进一步扩大丰富产品线;实现系统平台的增值服务,利用系统平台在车辆数据、客户信息等领域展开大数据分析及应用,逐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进而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力量,提高专业销售人员的素质与数量,加大产品售前、售后专业技术服务力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国内各细分市场;同时继续深化大客户销售策略,提升国内外中高端客户的市场份额,确保销售收入的稳定增长。  4、做好人才储备培养规划,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坚持绩效导向的人才管理。与高校合作,建立高校实习基地,实施实习生计划,增强应届毕业生与企业的互相了解,提高人才招聘的有效性,提前做好人才的选拔储备。  5、进一步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人才培训,坚持客户导向的流程化管理,优化公司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保证公司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  6、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前提下,针对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投资资金的不同需求,合理使用发行股票、债券以及银行贷款等不同融资手段,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和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从而保持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公司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变化的风险  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车及其他商用车,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单车价格增加,下游市场空间广阔,将会有更多的市场竞争者进入本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此外,客车行业一定程度受宏观经济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等情况的影响。如果公司在业务扩张或产品推广过程中市场开发不力、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未来收入及业绩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要求呈逐渐提高的趋势,补贴政策由普惠向扶优扶强转变。尽管公司的主要产品既可用于传统燃油汽车,也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但根据慧眼看车报道,新能源车对2020年全年公路与公交车总销量贡献度达到52.20%,较上年同期贡献度增资2.6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变化未来将影响整个下游行业的增长趋势。如果新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未来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在强化与客户合作深度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拓展全国各省、市的商用车厂商、公交企业客户,进一步丰富公司客户群体,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扩大企业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  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45.94%,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头部商用车生产厂商,如郑州宇通、比亚迪、金龙汽车、安徽安凯等。公司经商用车生产厂商严格的程序选择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并且得益于公司产线规模扩大和较好的产品开发能力,公司与客车生产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该情况有助于保持公司业务客户的稳定性。若公司主要客户发生流失或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在保持与现有各大商用车厂商、公交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拓展全国各省、市的商用车厂商、公交企业客户,进一步丰富公司客户群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占有,不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从而达到不断提升企业价值的效果。  3、业务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季节性,上半年为公司产品销售淡季,下半年为公司产品销售旺季,尤其是第四季度,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为41.75%。上述情况与公司所处的行业特性相关。公司客户主要是国内头部商用车生产厂商,其生产计划会受到其客户公交公司交货期限的影响,通常公交公司上半年制定车辆采购需求预算计划,下半年执行采购计划。因此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将积极拓宽产业链,抓住机遇向相关领域延伸、辐射。在现有业务基础上,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推动核心产品的持续升级换代,积极开拓轨道交通、物流车、专用车等商用车市场。  4、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回收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1,794.31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29.92%;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5,868.95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4.20%。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基于与客户过去合作情况以及对客户整体经营情况的评估,因客户具有良好的资金实力、市场知名度,且信用良好,公司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其次,受行业季节性波动影响,第四季度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公司与下游客户的未结算金额大幅增加,进而形成较大的应收账款;最后,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采取车辆行程达到规定公里数之后才进行补贴申请和实际发放,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导致客车生产厂家自身回款和获得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款时间均被延长,对客车生产厂家的现金流带来影响,增加了生产厂家的资金压力,进而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虽然下游主要客户多为上市公司,但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及应收票据余额累计较大,存在逾期或出现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将继续保持与现有各大商用车厂商、公交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按期与客户对账;对客户经营情况及资金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偿还风险的客户积极采取法律措施催收账款。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风险  自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陆续在全球范围蔓延。本次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工业企业等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相应对公司所在的客车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市场整体客运需求减少,客运企业新增、更换车辆需求减少,同时,各行业延期复工导致客车销量减少,公司2020年度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虽然目前国内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但海外情况尚不明朗,若本次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订单可能延后或减少、下游客户回款周期延长;此外,疫情管控期间人流、物流受阻,也会导致原材料供应链短缺或原材料价格上涨。以上情况均可能对公司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内部安排专人负责跟进疫情防控形势,制定《通达电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实施细则》,对加强职工健康监测、完善相应设施设备、提供卫生防疫用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重点场所消毒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安排,将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确保疫情期间公司对经营管理、运营节奏的控制和把握;同时将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业务有序开展。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稳定,保持了公司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一)研发优势  公司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上对技术资源进行整合、规划、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实现了技术研发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以产品研发为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  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贯标试点单位、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省科技协会)、广东省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中心、广东省创新骨干企业、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参加多项省市区级科技项目,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密切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接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巴士在线”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移动车联网的智能物流支撑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公交安全监控云平台的研发与应用以及面向智能交通的人工智能理论和算法研究与应用。公司的车联网安全预警大数据云平台入选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人工智能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针对客户提出的功能需求进行定制研发,同时配合商用车生产厂商新车型同步开发配套产品。公司的研发优势为公司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为公司未来业务进一步扩张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公司已经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从研发、管理等过程中对公司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319件,其中报告期内新增有效专利157项;公司共有14项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研发投入以保证公司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研发投入为研制新产品提供保障,新产品推出为公司的收入提供了持续增长的保障。  (二)公司产品线丰富,两化深度融合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是围绕自主研发的智能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研发形成四大系列产品,每一系列产品又可分为多类细分产品。产品多元化但又关系密切,集成式系统化供应已成为公司立足市场的竞争优势。公司依靠丰富的产品线,有效降低销售、售后服务成本,逐步形成产品规模优势。同时也为客户减少了分散采购导致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技术对接成本等。  公司具有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优势。公司的智能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两化融合的典型产品,公司将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产品研发当中,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客户通过配套系统平台,在满足配套硬件产品正常使用的同时,实现了对人、车、路全方位监控,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得各种分析报告,极大提高了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经营成本,获得了增值服务。  (三)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人员稳定,在公司服务年限平均超过十年,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为员工提供股权激励政策,将公司的骨干、专家、核心技术人才作为重要激励对象;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于2020年成立“通达学院”企业培训机构,对员工展开系统专业的内部培训,使公司人才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人才队伍得以壮大;此外,公司积极开展专家讲学、外派学习、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培养出了一批行业内具有高素质、高知识层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四)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  公司客户以商用车生产厂商和公交运营公司为主,如郑州宇通、比亚迪、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安凯客车等国内前十名商用车生产厂商,对公司产品技术、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均高度认可,与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与商用车生产厂商的良好关系使公司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研发产品能够与时俱进,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巩固市场份额、推广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商标被评为“广州市著名商标”,公司核心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五)品质和服务优势  公司在生产管理中,坚持贯彻ISO9001、IATF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发、生产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质量产品。公司已有5款产品通过CQC认证、3款产品通过3C认证、12款产品通过欧洲E-Mark认证。  公司规范运作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服务,先后通过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叁级)、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5级(最高级别)认证。  此外,公司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对主要客户所在地派驻售后服务人员,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